
廣東省家具協會會長王克
改革開放30多年來,中國的很大一部分家具設計都是舶來品。每年都有大量國內的家具企業家、設計師去意大利米蘭朝圣,洋為中用、古為今用,互相學習、互相借鑒,這本是一件好事。但他們也犯了一個非常致命的錯誤,就是盲目崇洋媚外,簡單復制,有的甚至直接買產品回國直接造樣,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所以,過去30多年的中國家具市場形成了以歐式設計為主的局面。
反觀紅木家具企業,一直掙扎在兩條線上。其一是堅守傳統的明清風格家具??稍诮裉?,由于受CITES公約的執行和東南亞多國紅木禁令出臺的影響,紅木市場原料受限,多少有點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”的感覺。其二是發展具有時代特色的新中式家具。前面談及的市場形勢逼迫著紅木家具行業革新,必須要發展有當代中國特色的家具。于是,新中式應運而生。
新中式非常簡單明了,直中要害,對應的是歐洲新古典。歐洲古典家具與明清家具有異曲同工的用處,都為達官貴人使用。近年來,歐洲大力發展新古典家具,這是一個自我改良、自我創新、自我設計的過程,更為符合現代的生活。
廣東省家具協會從2008年開始與中山紅古軒共同舉辦“紅古軒杯”新中式家具設計大賽,在業界及院校進行廣泛推廣,并借助每年3月的廣州家博會,將獲獎設計作品打樣,以實物展出。2014年開始,廣東省家具協會將新中式家具設計列入廣東省“省長杯”工業設計大賽家具專項賽的主題,極大地推動了新中式家具的發展。2016年的廣東省“省長杯”工業設計大賽上提出了“發展新中式家具·倡導新生活方式”。我認為,發展新中式家具不是目的,應該是要讓更多國人在享用好的、舒適的、優惠的、時尚的新中式家具的過程中,逐步改變過去30年對紅木家具的固有印象,改變過去30年消費者以歐美家具為榮,認為歐美家具就是有品位的現象。
我的第一個觀點是“新中式家具是倡導新生活方式的必然需求”。具有中國風格的,時尚簡約的居家環境、影視文化,以及品酒、品茶、養生、鍛煉、書畫文玩、文學藝術,都將對新生活方式進行全新的熏陶和定義。并非所有人要用新中式家具來調整新的生活方式,但是,社會在變革、中國在強大,這種新生活理念、行為都是不可逆轉的,往前推進的,新中式家具一定要重視。
我的第二個觀點是“新中式家具是家具行業設計創新的必然結果”,強調“不唯材料論、不唯符號論、不唯行業論”。其一,不唯材料論。新中式家具首先要破除的是唯材料論,如果不破除“紅木”這個條框,發展就會走進死胡同。新中式家具可以是紅木類的,可以是人造板,可以是皮革、竹材……當打開了材質的應用空間后,新中式將會給整個家具行業帶來更大的發展。其二,不唯符號論。我們沒有必要去強調某一個符號、某一款產品是新中式,同時也不要去強調“我是大師,我的作品是新中式”的觀點,這會束縛行業及企業的正常發展。其三,不唯行業論。新中式應該是廣義的,它的提出、推廣及倡導是所有家具人的責任。但是,新中式不是家具行業獨有的,當前整個社會都在形成、推動新中式這種新的生活方式,比如服飾,生活空間中的燈飾、窗簾、茶具、地毯、廚房用具等。因此,我們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,新中式的發展才會促進新生活方式的形成,否則就是自己圈死自己。
我的第三個觀點是“新中式家具是引導時尚消費潮流的必然趨勢”。有一組數字可以告訴大家:2017年1-6月,廣東家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有1170家,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005億元,比去年同期增長14.5%。其中,木家具占了55.8%。木家具的這個“增長”來之不易,但是也讓我們看到了曙光,表明了家具企業要加大新中式家具設計開發的力度,讓新中式產品成為增品種。我們花了15年的時間去推動新中式的發展,到今天已經形成氣候,形成共識。未來的20年,將會是新中式家具發展進入快車道的好時機,紅木家具企業應該有所作為。
最近幾年,國家提出以“穩增長”為目標,供給側改革和擴大內需并重使整個消費市場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。今天,我們倡導新生活方式,推行新中式家具,逐步改變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意識,不再以歐美的裝修風格、家居用品為首要選擇。這時候,我們的家具企業也要正確認識歷史賦予的責任,共同讓新中式成為家具行業的龍頭。(來源:第四十二期《品牌紅木》雜志 何欣儀∕編輯)